在大规模运动时期,许多军队及地方高级干部遭受了严重的冲击,这些人有的在边缘位置待了多年,最终有些人经过三到五年重新恢复了工作,但也有些人经历了更长期的停职,比如吕清,他整整有12年的时间没有恢复工作,最终再次被安排时也只是一名二线顾问。
中组部的两任部长对吕清的工作安排进行了调整,希望他能重新参与一线的工作。提起吕清,许多人可能对他并不熟悉,但在1964年之前,他是一名有着丰富经验的军人。在他转业之前,担任沈阳军区工程兵的政委,享受正军级待遇,并于1961年晋升为少将,他曾麾下指挥过雷锋,对于雷锋的优秀事迹推广,吕清所做的贡献巨大。
1964年,随着部委和地方单位频繁提出现向解放军学习的口号,军队也向这些单位派出了政治干部,吕清便被调任为林业部政治部主任。在大运动时期,他无可避免地受到波及,被错误地指控为“三反分子”等,最终停止了工作,被发配到五七干校进行劳动。从1966年到1978年,他整整失去了12年的工作机会。
展开剩余64%1978年以后,国家各部门开始有序进行拨乱反正,吕清也在这个时期恢复了自己的名誉,并顺利回到了工作岗位。那时的他已经63岁,从现代的角度看,这个年纪不少人早已退休,但在当时并没有明确的年龄限制,只要身体允许,依旧可以在一线继续工作。
可以看到,许多老同志在1982年和1985年纷纷选择退居二线或离休。这是因为在1980年开始倡导干部年轻化,1982年中顾委的成立,让一些干部由于年龄和身体的原因不得不辞职。然而,1980年之前并没有对干部终身制规定的明确打破。
不过,农林部组织方面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不佳,无法承担繁重的领导任务,因此决定让他担任顾问。这意味着,他刚刚恢复工作,便又被安排到了二线,实在让他感到无奈。
而在一次部长级座谈会上,谈论顾问的工作开展情况,时任中组部的胡部长见到他,不禁感到诧异,认为他年纪并不算大,为什么会参加顾问会议。吕清回答说自己实际上已经是顾问了。通常情况下,只有身体欠佳的干部才会降到二线,但看到他身体依然健康,胡部长认为仅仅当顾问不够,应该为他分配一些实质性工作,最后决定让他去党校学习,毕业后再安排合适的工作。
1979年,中组部部长换成了宋任穷,当他被询问希望在哪里工作时,他表示自己想回到部队。自1964年离开军队以来,他实际上在部委仅工作了两年,后来的工作都是中断状态。吕清在军队工作了二三十年,而在地方单位的经历只有短短两年,刚转到部委时,他仍然在摸索如何开展工作,只能从调查入手。
如果组织不批准他回到军队,他宁愿回家养老,或者在农林部担任顾问,已编排的工作也关系不大。显而易见,他的这些想法中夹杂着一些失落和怨气。然而,前任胡部长和现任宋部长均不同意他重返部队,希望他能回到林业部担任副部长。
在林业部多年,吕清的工作关系相对僵化,因此认为回去后难以有效开展工作。中组部为他推荐了几个单位,但他觉得根据自己的资历与背景,在那些高级知识分子集中的单位中有些“高攀不上”,而他不愿意担任领导工作。最终,他们决定让他到农垦部担任副部长。
对农业他颇感兴趣,毕竟他出身于农民家庭,对于农业有一定的认识。经过多年的努力,到1983年,农垦部被撤并,他也被迫退居二线,直到1995年正式离休。
发布于:天津市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